一、加盟商:本想赚快钱,却被狠狠打脸
“目前公司不支持加盟业务。”9 月 1 日,趣店预制菜客服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同日,一位预制菜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趣店预制菜的长沙仓库已经撤场。 7 月 18 日,罗敏还信心满满在趣店预制菜战略发布会上喊出 “今年要开出 1 万家店”,如今,在引发排山倒海的争议后,项目显然已偃旗息鼓。 陆正耀的舌尖英雄项目,情况也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舌尖英雄加盟商,都后悔入局。 “你还敢加盟预制菜啊?加盟了本都收不回来!” 如今,对前来咨询预制菜加盟项目的朋友,石强(化名)都会进行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规劝。


预制菜店面内部硬件需求门槛较低 / 时代周报记者摄
“还能怎么办?也只能继续养着店看看情况了。” 石强对时代周报记者感叹道。 在深圳开店的李嘉,开店时间与运营情况与石强基本一致,只是投入的成本更多。 李嘉的门店包含体验餐厅区域,是招商政策里最大的店面,面积达 64 平方米。据李嘉透露,算上品牌加盟费等前期费用,门店在开业的第一个月,投入就已经达到 30 万元,但客流量却不尽人意。 “我的店开在大型社区,但节假日家庭单位想要健康饮食,一般会自己买新鲜的食材做饭,工作日时,上班族起早贪黑的,点外卖更方便。现在新老顾客都不怎么下单,我们自己拉微信群促销,一天也卖不出多少钱。” 李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二、风口上的企业家:悄然撤退
在李嘉看来,当前消费者对冷冻菜品的日常接受度仍较为有限。“要想让销量起来,还得在线上铺设渠道以及带货,这一点,单靠我们加盟商肯定是做不到的。” 李嘉说。 据石强与李嘉反馈,舌尖英雄的推广活动,基本只持续了两个月。“开业约两个月后,门店附近的小区广告就撤了,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推广。几个月前,品牌方就说要换个更有知名度的代言人,到现在也没换。” 石强说道。 舌尖英雄的产品采取轻资产模式,所售卖的预制菜产品基本由外部厂家代工,品牌仅扮演平台角色。这显然也对品牌销量有所影响:“就算是吃预制菜,消费者也挑口味的,舌尖英雄的菜品,味道没什么特点,自然不受欢迎。” 石强分析道。 加盟商在踌躇,组局者却已开始转身。 一年多以来,在先后创立了趣小面与舌尖英雄后,陆正耀如今又将目光转向了咖啡。 此前,一位舌尖英雄区域代理曾对媒体表示,6 月底开始,舌尖英雄就已停止加盟,品牌决定先让现有的门店赚钱,再考虑开放加盟。 但即便如此,舌尖英雄也已进账颇丰。据豹变 8 月 15 日报道,当前,舌尖英雄现有门店数量为 500 家。结合品牌推广期前后加盟费用,保守估计,舌尖英雄所收取的加盟费已达 3000 万元。今年 3 月,品牌所属的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还获得了 16 亿元的融资。 而试图复制舌尖英雄加盟店模式,高调进入预制菜领域的罗敏,也偃旗息鼓了一段时日。 6 月份,罗敏以 “趣店罗老板” 的账号回归大众视野,并以低价促销、直播间刷礼物、请明星带货等高调方式为趣店预制菜造势。 目前,罗敏抖音账号已改为 “趣店预制菜”,该抖音账户仅保留了三条和预制菜菜品相关的宣传视频。

目前账号改名为趣店预制菜 / 图源:抖音
三、上游生产商:“裸泳” 的新玩家们
与加盟商一样彷徨的,还有闻风入局的中小生产商。 张琦在福建本地一家冷冻食品生产和销售公司工作,该公司在福建本地有超 100 个线下经销点。近两年来,许多还不具备前端能力的生产商,都会先入驻张琦公司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 “知名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有原料端资源,所以入局;懂菜品的厨师,会拉上经销商,搭伙做生意;一些自己私房菜作坊做得不错的,也觉得自己能做成。” 张琦说道,预制菜创业者们的从业经历什么都有。 然而,经过近 2 年洗礼,“裸泳” 的新玩家们都已逐渐退出游戏。张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试图走捷径的,或者能力不足的人,都已经被市场淘汰。 “肉制品预制菜溢价高,一些厂家想用次品肉加原产地营销卖高价,消费者根本不买账;还有些厂家,对成本把控能力不足,比如,在采购原材料环节,同样是买肉,懂不懂挑,成品率能达到多少,都是门学问。” 张琦说道。 而即便是在上游端,C 端预制菜业务也是对生产商资金实力与经营实力的考验。 当前,C 端预制菜领域一片混战,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唯有舍得牺牲利润率引流的生产商,才能打开局面。 “今年 2 月以来,我们带货了 1000 多种预制菜,大多数产品的定价在 30~100 元。总结下来,基本是低价的产品卖得更好,即便有少数消费者是冲着口味回购产品,他们也会结合价格综合考虑。”9 月 2 日,一位中型直播 MCN 机构的运营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张琦所接触的中小厂家们,已经在进行业务调整,缩减产品品类是大趋势。 “刚开始大家都多品类经营,想着总有一个品类能成。现在,许多厂家都开始砍品类,只保留原材料可以合并生产线的产品。” 值得玩味的是,相当一部分厂家已经开始将销售方向瞄准食堂团餐这一 B 端业务。“这个方向虽然毛利率不是很高,但是出货量大,可以先把生产线养住。” 张琦分析道。
四、谁能笑到最后?
根据德勤消费行业洞察《2022 预制菜行业展望》,2020 至 2022 年 4 月,因 B 端企业仍面临渠道压力,投融资事件略有下降,共 5 起。同时,大多数面向 C 端的预制菜企业仍处于天使轮与 A 轮融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比起发展成熟的 B 端预制赛道,目前 C 端预制菜赛道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与试错成本偏高。也因此,唯有实力过硬者,才有机会在这条赛道走下去。 “做 C 端预制菜,还得看企业基因。B 端预制菜业务或者餐饮业务起家的企业,比较可能做成。因为他们已经打通了上下游,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与渠道管理能力。” 张琦分析道。 具备强渠道与市场洞察能力的线上下渠道商,在 C 端预制菜方面也有先天优势。 8 月 30 日,沃尔玛中国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沃尔玛预制菜品类已覆盖了家常菜、地方特色菜、火锅等近 100 多个品项,疫情以来,预制菜销售火爆。其中,广东市场增长尤为明显。今年,沃尔玛还会继续加大预制菜业务投入。 同日,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盒马自有品牌预制菜 SKU 数量增至 25 个。5 月,盒马自有品牌冷冻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 559%,同时,今年盒马自有品牌团队还创新推出了空气炸锅预制菜,并计划围绕明星厨电继续创新研发冷冻预制菜商品。 C 端预制菜是个风口,但比起其它创业项目,这一赛道的门槛与淘汰率也更高。当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将信将疑,或许被视作试金石,让冲动入局者及时止损,让投机者知难而退,留下能力与态度真正匹配的玩家,继续走下去。
来源:微信公众号:19 号商研社 (ID:time_biz),作者:李馨婷,编辑:洪若琳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