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孙鹏越 来源 / 锌财经(ID:xincaijing)
近日,多家商家投诉洋码头 “长期拖欠支付商家货款,数额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据看看新闻报道:有买手称从去年 7 月份开始,就无法在洋码头平台上提现贷款,为了追讨货款,近一个月来,上述买手已多次来到洋码头位于江场三路上的公司总部。 不仅拖欠货款,洋码头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界面新闻报道:原洋码头总部大楼已经大门紧锁,内部无一办公人员。而相关物业表示洋码头已经拖欠了自今年起的物业相关费用,金额涉及数十万元,物业已向洋码头提起相关诉讼。 9 月 19 日,洋码头 CEO 兼创始人曾碧波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表示:因为疫情和战略误判,导致新浪微博退股,退还新浪一个多亿,银行抽贷拿走了 8000 多万,资金被托管。目前,曾碧波已经将房子、车子卖掉,用来偿还洋码头负债。 诞生于 2011 年的洋码头,是不折不扣的 “海淘元老”,曾经屡屡让资本青睐,从 2011 年开始,获得 7 轮融资共计 10.8 亿元,然而却沦落到交不起房租,被房东撵走。老本行讲不出新故事的洋码头,只能艰难向直播电商转型。
假货猖獗,买手资质成疑
面对网络上的流言蜚语,洋码头在本月 14 日公开发布声明,否认存在拖欠商家货款,表示 “被欠款商户” 系洋码头在合规化经营过程中查处的不良商户,存在 “买卖账户”、“售假” 等一系列严重违规违法的经营行为,在整顿过程中店铺被冻结。 同时,洋码头表示自己在开源节流,控制所有不必要开支。因未获得疫情 6 个月的租金豁免,所以员工全体居家办公模式降低成本,同时正在寻找更合适的办公场所,并非所谓的 “人去楼空”。 洋码头官方公告将上面要债的商家和买手称之为 “不良商户”,但在 8 月 31 日洋码头举办的线上会议上,洋码头 CEO 兼创始人曾碧波却承认,出于资金托管等原因,2022 年 5 月 1 日前的大量历史货款无法结算,当前货款欠款达到 2 亿元,另外还有 3800 万元的保证金。 同时,洋码头始终避而不谈拖欠物业费,导致被物业起诉的事情。


直播能救洋码头?
面对蜂拥而至的债主,曾碧波表示:“我个人不会随意跑路,下辈子还想江湖再见。所以今天请给洋码头一个空间和时间,不管洋码头公司下一步会如何,我个人会全力担当,哪怕是开直播卖货我也会把债还掉。” 开直播卖货,在曾碧波口中,似乎成为拯救洋码头最后筹码,但洋码头真的没尝试过直播吗?答案是否定的,早在几年之前,洋码头就已经积极转型做直播电商了。 2019 年,洋码头就开始在自家 App 上做海淘直播,通过全球各地的买手直播让用户享受沉浸式购物体验,并且洋码头和一些达人进行合作,给洋码头 App 进行导流,然后转化形成交易,实现了 1000 多万元的盈利。 也就是凭借这盈利的一千万,洋码头突破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的封锁,拿到了新浪投资的 D 轮数亿元融资。 但好景不长,随后的 2020 年疫情对跨境电商的打击过于沉重,美国、日本、欧洲大量 OUTLETS 折扣店和中古店关门,大量货源被封了起来,海淘随之一蹶不振。

大厂齐聚跨境电商
与洋码头一片惨淡相反,现在的跨境电商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 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 7.1 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 15.7 万亿元。 但当下的跨境电商业务,基本已经由大厂的头部平台所把控,已经没有垂直类 App 的生存空间。 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是跨境电商赛道的头部玩家,2019 年 9 月 6 日,阿里巴巴集团以 20 亿美元将网易考拉全资收购,更名考拉海购。至此阿里巴巴占据了接近一半的跨境电商市场份额。除了 B2B 业务之外,阿里巴巴还有阿里巴巴国际站、Lazada、全球速卖通、Trendyol、Daraz 等平台,广泛覆盖全球约 200 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阿里巴巴以外,字节跳动推出集销售和广告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体系 TikTok Shopping,此外,还上线了独立出口电商 APP 商城 Fanno,凭借 TikTok 的影响力跑马全球; 京东旗下的京东国际主营进口消费业务,还宣布与 Shopify 达成合作,用于升级全球仓储和物流;拼多多也在 9 月 1 日上线跨境电商平台 Temu,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互联网大厂在于资本、供应链、流量和品类四大优势,是 “洋码头们” 所无法匹敌的,对于境外电商屡屡出现的假货问题,也有了更多保证,让消费者和用户更加放心。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