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牧歌 来源:螺旋实验室(ID:spiral_lab)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大厂的高薪神话逐渐破灭,取而代之的则是时隐时现的内卷和裁员新闻,年轻人对于进入大厂的热情降低,一些功利性的学习行为也就必然会停止。 一个教别人如何做运营的公司,自己却运营不下去了,这不是个段子,而是一个令人有些无奈的事实。 9 月 13 日,知名移动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鸟哥笔记创始人 CEO 戎斌源在公众号发文称:“鸟哥笔记可能要做不下去了”。同时对外透露,在过去 12 年里,鸟哥笔记 “每年平均亏损 400 万元”。

1
成立 12 年,曾获 2000 万融资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鸟哥笔记成立于 2010 年,创始人曹道富(鸟哥)曾在同程旅游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鸟哥笔记曾于 2015 年宣布完成 A 轮 2000 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越榕资本,但此后便无融资消息传出。 早期的鸟哥笔记主要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提供运营推广方面的指导,在收费业务上,尝试过为创业公司做市场拓展方面的咨询顾问,并接一些企业级的培训业务,后期则主要通过广告公司的 APP 推广营销进行变现。 据创始人称,鸟哥笔记早在 2015 年就将营销服务的收入做到接近 5000 万。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逐渐走过红利期,产业链顶端的寒气逐渐向下传导,使得很多依靠广告收入的公司处境开始变得艰难,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大互联网企业削减预算,加之金融理财、在线教育等行业监管趋严,这些都造成了广告业务收入的大幅缩水。 在营收规模收窄的情况下,内部的人力成本也基本没有办法再继续压缩,鸟哥笔记目前团队共有 15 人,相比较创业初期的 50 人团队已经缩减不少,但每年仍有 200-250 万的人力成本支出,加上房租水电物业福利等其他企业经营成本,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中仍然入不敷出。

2
互联网人的进阶跳板 虽然定位于知识分享平台,但真正让鸟哥笔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名声大噪的,还是其对于互联网运营从业者的干货输出和内容分享,尤其对于新入行的小白来说,鸟哥笔记的内容运营显得十分友好。 这种模式虽然定位精准,但也同样面临着商业化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小白很多都是被免费分享的内容吸引而来,在这一环节设置收费容易流失用户,另一方面则是运营从业者进阶之后,自身也会有选择更高端学习渠道的需求,对于入门级的内容便不再看重,从而 “抛弃” 鸟哥笔记这样的信息来源渠道。 面临同样问题的并不止鸟哥笔记一家,另一家名气更大的互联网职业在线教育平台三节课也遭遇过类似困境,三节课创始人之一的黄有璨曾著有《运营之光》一书,被无数运营从业者奉为入行的必读书籍,而三节课也因此吸引了众多运营从业者报班上课。

3
运营神话破灭时 互联网运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职业类别,如果细分下来,它甚至可以延伸出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私域运营、社群运营等十多个精细化的工作方向。 运营研究社创始人陈维贤在 2018 年曾透露,国内运营从业者的数量约在 400 万以上。 对于很多憧憬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们来说,互联网运营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意义,那就是相比较产品经理、程序员等岗位,运营的入行门槛要略低,且对于专业知识没有标准化的硬性要求。 这其实也就给了鸟哥笔记这样的知识分享平台丰沃的成长土壤,在这样的平台汲取行业的相关内容,或许不能够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个人的职业水平,但绝对对于个人的面试求职和职场转型有极大的帮助。 比如早年三节课在推出培训业务时,就曾给出过 “来三节课上课,保证进大厂,不进退学费” 的承诺。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大厂的高薪神话逐渐破灭,取而代之的则是时隐时现的内卷和裁员新闻,年轻人对于进入大厂的热情降低,一些功利性的学习行为也就必然会停止。 而一些真正在互联网运营领域有所进阶的从业者,其往往选择提升自我的方式又不会止于阅读和报课,这也导致了鸟哥笔记们难以留住高净值用户。 用 CEO 戎斌源的话来说,鸟哥笔记的用户画像永远定格为 “40% 营销推广人 30% 运营人 10% 中高层管理人员 20% 互联网小白”。 从 2021 年开始,鸟哥笔记才开始逐步尝试商业化,但此时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行业风向都已经和前几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转型之路并不好走。 不过对于这类知识分享类平台的没落,终究还是有些让人唏嘘的,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能够潜心做内容生产本就不易,专注于深度和专业分享更是难得。 比起一些贩卖焦虑和成功学的课程,多一些纯粹的专业知识分享,对于当下浮躁的年轻人来说,终究还是更有价值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