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陈汐 刘建中
中国有很多神奇的小城,比如县城或小镇,几万人从事同一个小产业。产业虽小,但其产量可以占到中国 50% 以上,有些甚至占到世界的 50% 以上。可以说这些小城是中国的超级产业冠军(见表 1)。

- 第一阶段:小城产业的 “种子企业” 往往始于偶然。当 “种子企业” 成功后,因为门槛不高,示范效应引发大量类似企业出现。
- 第二阶段:小城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很短,所以产业链很快就基本完备,而且形成了产供销体系。但此时,企业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质量不高,劣币驱逐良币时有发生。
- 第三阶段:出现了质量监管组织,确立了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此时,企业受益于产业集群,可以节省交通成本、学习成本、信用成本。有些小城产业还形成了区域品牌背书。但是,此时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仍是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比如低廉的劳动力、廉价的工商业土地。

丹阳镜片
90 年代初,随着市场的开放,外国眼镜大量涌入中国。丹阳当地生产的货品制作工艺粗糙,难以和物美价廉的外国眼镜相抗衡,本地眼镜产业受到重创。 在丹阳政府积极给予的政策扶持下,不少眼镜厂开始技术和工艺创新。眼镜行业逐渐恢复生机。 2014 年 5 月 1 日,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隆重开业,丹阳眼镜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控测中心、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相继落户丹阳,丹阳眼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层出不穷。 然而,丹阳眼镜行业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高端基片原材料、加硬、镀膜原材料主要依赖日本、韩国进口。丹阳镜片企业对这些上游材料的议价能力弱,在极端条件下还存在断供风险。 第二,镜片生产需要人工打磨,企业容易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员工总数的比值,可以衡量一个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明月镜片(301101.SZ)是丹阳首家眼镜类上市公司。2021 年,其营业收入与员工总数的比值为 48 万元 / 人,而 A 股上市公司的中值为 114 万元 / 人。明月镜片在 4880 家 A 股上市公司中,排名 4378。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镜片行业容易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眼镜行业是一个天花板很高的行业。2021 年,明月镜片营收为人民币 5.76 亿元,而世界最大的眼镜公司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Essilor Luxottica),2021 年营收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 江苏杭集的牙刷 杭集镇是扬州市东郊的一个小镇,享有 “中国牙刷之都” 的美誉。这里常住人口不到 4 万,却是全球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 2021 年杭集镇年产牙刷超过 70 亿支,国内市场占有率 80% 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 30% 以上。杭集占中国牙刷总出口量的 90% 左右,远销全球近 100 个国家和地区。
杭集镇产的牙刷
二十世纪 80 年代,杭集出现了几家牙刷企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到 1995 年,杭集镇形成了 200 多家成规模的牙刷企业,产量已经占到全国 80%。 90 年代末,粗放发展造成杭集出现了大量以次充好的劣质牙刷。为了杜绝劣质牙刷带来的恶性竞争,杭集镇参与起草了牙刷新国标。2003 年末,牙刷新国标正式出炉。牵头制定牙刷国标的 7 家企业中,有 5 家来自杭集镇。 早在 2000 年,杭集的牙刷制造产业引起了国际大牌高露洁的注意。它与杭集本地企业江苏三笑合资成立了高露洁三笑有限公司。同年,牙膏老牌企业两面针也将牙刷生产线落户杭集。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杭集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 2011 年,杭集牙刷又遇到了危机。这一年,随着牙刷生产成本上升,以及欧洲经济危机加剧,加上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崛起,杭集牙刷出口量明显放缓。 杭集从两方面应对危机: 一方面,杭集企业继续在牙刷产业深耕,通过引进高端生产线、创立研发团队、举办国际设计大赛等举措,不断地推陈出新。两面针依靠优良的设计和生产,敲开了迪拜七星级酒店的大门。 另一方面,杭集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依托于牙刷产业的成功,渠道和经验复用,向酒店用品和口腔护理市场进军。其中,一款用天然秸秆为原材料生产的酒店用品 “六小件”,因经济、环保风靡一时。 但是,杭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未来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以及是否能够持续创新。 湖南邵东的打火机 湖南省邵东市是一座位于湘中腹地的县级小城,常住人口约 100 万。邵东市现有打火机生产企业 114 家,从业人员 6.5 万余人。这里生产了全球 70% 的一次性打火机。各类打火机出口量占全国的 70%。2021 年,打火机行业销售收入 65 亿元。 二十世纪 90 年代,邵东打火机制造处于乡村小作坊野蛮生长的时代。2000 年以后,受制于劳动力成本、环保、核心技术受限等因素,广东江门、浙江温州等沿海城市逐渐退出打火机产业。而千里之外的小城邵东市把握住了机会。
邵东打火机
2007 年,邵东市 13 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共同成立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配额、统一运输,结束无序竞争局面。这些企业共同出资,整合分散的资源,组建两家模具研发中心,投入更多力量进行产品研发、设计。 邵东市成立打火机协会,努力整合 “低小散” 企业。2009 年 6 月,由本地 10 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 4 家配套企业组成的湖南东亿电气有限公司在邵东生态园成立。成功创立了一家集研发、注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2012 年邵东打火机年产量突破 100 亿只,出口量首次超过温州、宁波等市。打火机制造是微利行业。从 2015 年开始,邵东打火机行业被人工成本上涨问题困扰。 2017 年,邵东市政府投资 2 亿元成立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围绕打火机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制新设备、新产品,形成 50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邵东的打火机掌握了安全锁等关键技术,又通过智能制造提高了效率、控制了成本,并且良品率可达 99.5%。 邵东打火机行业的成功,有两点值得其他轻工产业集群学习。 第一,整合小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大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愿和能力,更能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第二,政府投资,针对地方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助力产业升级。 江苏黄桥镇的小提琴 黄桥镇,隶属于江苏省泰兴市,常住人口 20 多万人。很多人听过 “黄桥烧饼”,但不知道它还是中国的小提琴生产基地。全镇 3 万多人从事制琴行业,每年生产小提琴 80 多万把,占国内总产量的 70%。

排列整齐的钢卷尺
1992 年,稍岗镇吴庄村第一家钢卷尺厂 —— 中州卷尺厂诞生,开始了小作坊到机械化制作的转型。 虞城钢卷尺产业遭遇过质量低、销路窄的问题。二十世纪 90 年代末期,由于消费者对质量要求的提高,当地的畅销品变成滞销品,虞城的钢卷尺工业举步维艰。 1998 年,在虞城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虞城县钢卷尺协会成立,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从以前贴牌为主,到推出 “江华”“红叶”“万山红” 等一批知名品牌。 “虞城县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质检中心” 于 2011 年成立。通过创建国家级质检公共平台,虞城县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业突破了质量瓶颈。产品质量合格率,2014 年为 89%,2015 年为 97%,2016 年达到 98%。 当地大企业不断坚持创新,从纯手工的低端产品发展到各种智能电子量具,包括数字显示卷尺,自动换算的远距离大面积测量仪、安装芯片语音系统的测量工具。 但是,虞城钢卷尺行业的技术门槛仍然不高。而且 AI 等技术进步已经提供了多种测量方式,钢卷尺行业将面临巨大风险。虞城应该加快产业扩展,比如打造附加值更高的生产生活五金工具。 河北平乡县的童车 平乡县人口约 30 万,被誉为 “中国童车之都”。2020 年生产童车 6000 万辆,电动智能童车及玩具 6000 万辆。童车、电动童车销量占国内市场的 70% 以上,国际市场的 50%。 童车产业发源于当地的自行车产业。河北邢台市的平乡县、广宗县和邯郸市曲周县是相邻的三个县,都以生产自行车为特色产业。


来源:财经十一人 作者:陈汐 刘建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