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蓄谋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博客刚刚建立的前年。 在建站之后自己简单琢磨过一点 SEO 相关的东西,知道了需要主动提交一个叫做 sitemap 的东西告诉搜索引擎如何多快好省地爬取自己的网站。于是自己安装了相关插件,配置好账号之后满心欢喜地向 Google Bing 百度三家提交了自己的 sitemap,期盼着什么时候可以搜索到自己的文章。 结果呢?这么说吧。大概一周左右,谷歌就已经收录了我的首页和一些文章页;Bing 大概用了一个月左右;而百度就比较神奇了:时至今日,它仍然仅仅收录了我网站中的两个页面:首页和某个已经废掉的死链。 从百度久久不回复之后,我就告别百度了。 搜索引擎这个东西吧,就像耳机,像屏幕的分辨率——从品质差一点的转到品质高一点的过程,往往感觉不那么强烈,但一旦转回来,一下子就会觉得不一样了。 而仅有的两次被迫需要使用百度的时候,我往往是以难受的要死为告终。 所以我才会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劝大家今早摆脱百度,以及推荐一些我看到的搜索引擎。 为什么要和百度说再见 虽然前面的话已经说得很过分了,但对于这个话题,请容许我再多唠叨两句。 可能在屏幕前的你看来有点奇怪的是,明明是一个破站,没有被收录,收录的不及时为什么会这么令我“阴阳怪气”。 可是问题就在于,互联网的出现本就是带着其原初的目的——希望能让小众的那些信息得以出现,让长尾的需求得到满足。如果脱离了这些千千万万的尾端小网站,仅剩头部玩家的垄断的互联网本就已不再是互联网。而搜索引擎则正是这张网的枢纽与地图。如果地图导航中没有足够的小路,我又怎么能到达偏远的目的地呢? 而另一个方面,由于百度自身也希望发力内容端,并已经布局了百家号等,所以其搜索中,很多百度自身的产品例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家号等,往往被顶到了很高的位置——很多时候知乎等内容平台的结果要退居第二页或更后。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又当又立的行为,如果球员作为裁判员,搜索结果只向着自家的产品,那百度搜索又和知乎,淘宝等 APP 内的搜索有什么区别?哦对了,百度确实还想尽办法吸引你下 APP 来着。 更进一步的,搜索引擎则直接关乎到我们对这世界知识的输入——虽然没有算法推荐来的更加直接,但搜索引擎也是我们所认知世界的一大方式。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到,我们对知识的认识与提炼是一个从 data 到 infomation 到 knowledge 到 wisdom 的层层递进的过程。而我们从搜索引擎中所获得的信息,则直接关乎到我们 data 的获取。一旦这部分出问题,之后的所有环节则均会受影响。 相关文章:如何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 聊聊 DIKW 模型 说实话,可能真的是互联网的免费思维把用户惯坏了。很多东西,例如从源头的信息获取,其实是需要,也值得付出代价的——无论是时间代价,还是金钱代价。例如我很感激我校免费的财新会员——从信息获取上为我带来了很大的补充。 那么我们正式进入正题w 搜索引擎推荐 谷歌搜索 https://google.com







评论已关闭